根据《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中期检查工作规范(试行)》(国科资函[2018]3号)文件及21世纪议程管理中心(以下简称21世纪中心)相关要求,2019年5月7日,21世纪中心组织深地资源勘查开采重点专项“北方东部复合造山成矿系统深部结构与成矿过程”等三个项目在北京裕龙国际酒店进行了中期检查工作。本项目负责人秦克章研究员进行了汇报工作,21世纪中心管理人员向鹏、项目承担单位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研究所所长肖桂义、项目核心组专家王涛研究员、科技处和财务处管理人员、相关课题负责人及课题骨干参加了本次会议。21世纪中心特邀吕志成研究员、巩恩普教授、刘良教授、金若时教授级高工、冯京教授级高工、郭健教授级高工和财务专家谯旭对项目进行了评审。
秦克章研究员重点汇报了项目的总体进展及突出进展,特别是任务书规定的中期目标和考核指标完成情况,项目资金到位和执行情况,项目和课题一体化组织实施情况,项目牵头单位和负责人履职尽责情况,项目执行中存在的主要问题等。项目完成了各项中期工作任务及考核指标,完成了地球物理综合剖面240km深反射、500km折射、宽频大地电磁测深及短周期密集台阵等方法地球物理剖面数据收集。实施了多宝山矿集区84.6km2 WFEM测量和外围132.5km的剖面测量,开展了白音诺尔矿集区重力和磁法测量95km2和浅层反射地震5km测量。取得了一系列阶段性亮点成果:确定了西太平洋俯冲板片前缘位于大兴安岭一线,建立了新生代东亚大地幔楔构造模型;基本明确了古亚洲洋、蒙古-鄂霍茨克洋、古太平洋三大构造体制的影响范围及大的构造边界;划分了蒙古-鄂霍茨克洋中生代期间的构造演化阶段,厘定了古太平洋板块西向俯冲的起始时间;初步查明三大体制下的典型矿床成矿物质组成与时空关系,揭示了天宝山、翠宏山、老祚山等典型矿床的复合成矿过程;查明了多宝山和白音诺尔两个矿集区深部地球物理结构和控矿地质构造,为下一步找矿预测奠定了基础。
评审专家们一致认为项目执行以来进展顺利,较高质量地完成了项目预定的各项任务和中期考核指标,同时也提出了一些建议,包括1.加快已取得地球物理数据的处理和地质解译;2.深化三大体制成矿系统中典型矿床和复合造山成矿机理研究。接下来项目组将根据评审专家的意见建议对项目中期执行报告进行修改,最终将修改后的纸质版交至21世纪中心。
本项目中期检查的顺利通过离不开每一位负责人和参与人的贡献,希望各课题负责单位、负责人、参与单位、参与人再接再厉,争取在项目验收时取得更多突破性进展。
研究背景: 北方东部复合造山带经历古亚洲洋构造体制的增生过程,又遭受蒙古-鄂霍茨克洋和古太平洋构造体制的叠加与改造,形成独具特色的俯冲增生斑岩铜-金-钼矿和陆壳再造银-铅-锌-钨-锡-钼矿床共存的复合成矿省,具有“三大构造体制,两向汇聚叠加”和“三大成矿系统,多期复合成矿”的鲜明特征,明显不同于北方西部增生造山带。本项目立足于复合造山与叠加成矿这一核心科学问题,以标志性复合成矿系统深部结构和典型矿集区为研究重点,揭示复合造山成矿系统的深部结构与成矿“末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