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周密部署,国家重点研发计划深地专项“北方东部复合造山成矿系统深部结构与成矿过程”项目年度总结会议于2018年11月24日-25日在北京顺利。在简短的开场仪式后,项目负责人和6个课题负责人分别对本课题2018年度的工作开展情况、取得的进展和下一年度工作计划等进行了详细汇报。课题汇报完毕后,项目与会专家就每个课题给出了具体的指导性意见和建议。此外,多名课题骨干成员进行了项目成果相关的学术报告,项目与会专家及各课题负责人就学术报告中反映的成果及科学问题展开了充分讨论。会议的最后,项目负责人与各课题负责人就专家建议和本次会议心得进行了综合讨论,详细部署了今后工作安排与具体要求。
1、专家意见和建议
对于项目整体:1)介绍了很多工作和资料,应当予以归纳总结,复合造山作用划分了古太平洋、蒙古-鄂霍茨克洋和古亚洲洋成矿域,如何应该把成矿的内容对应到构造上;2)三叠纪的220-230Ma成矿如额尔登特斑岩铜矿与260Ma的区域岩浆活动怎样对应起来?3)大兴安岭成矿高峰期140-135Ma,而黑龙江地区120Ma,吉黑120-105Ma,朝鲜半岛110Ma以后,这些成矿时代现在或者将来应该理清楚,搭好时空框架;4)东部造山带的复合成矿、多期次成矿等,应考察不同事件在同一位置的表现、影响;5)北方造山带是作为复合造山典型示范区,应该抓构造事件行迹,必须要明确时空边界,并重点关注变形叠加的复合地带,关注深部的俯冲和浅部的响应;6)项目应该整体考虑三大洋复合位置?华北什么时间离开?古亚洲洋什么时候封闭?1800Ma的碳酸岩(后面讲是基性岩)会不会是大陆裂解?
课题1北方东部复合造山带岩石圈三维架构与成矿地质背景
1)11点课题进展,应该分类提炼,或可分为地球物理、构造、岩石三个方向总结;2)同一个地区,同一时代的复合应作介绍;3)三大体系有重置,项目谈的更多的是演化,应该更重视复合地质体本身的特征。
课题2古亚洲洋构造体制成矿系统物质组成与过程
1)做了很多岩石学地化工作,矿床方面以金矿为主,但是金矿是复合成因的往往较少,建议前三个课题和要做“透明化”的地区(白音诺尔,多宝山)联系上;2)岩浆作用应配套上去;3)如何做出复合成矿的空间分布和物质组成。
课题3蒙古-鄂霍茨克洋构造体制成矿系统物质组成与过程
1)境外部分是弱点,鄂霍茨克在中国境内研究还不够,需要积极落实明年的出国考察工作;每个项目和课题分别建立模式为时尚早,没有考虑到深部影响,应最后统一建立模式;确定概念,什么是成矿系统,它是一个地质事件影响的地质体总体,应该怎么描述?在时空上怎么圈定?怎样研究其行迹?(通过流体、地球物理?)2)题目里有体制而知,要讲是什么样的过程,120~130Ma岩浆-构造-成矿事件的范围和古太平洋的影响时代也是一致的,那么到底是和鄂霍茨克洋还是古太平洋有关?3)出国的工作需早做打算,包括预算的设计;维拉斯托是有分层和垂向分带,建议再分析不同矿种之间关系。
课题4古太平洋构造体制成矿系统物质组成与成矿过程
1)古太平洋和现今太平洋运动的界线在哪?五道沟群南缘是怎样代表造山带的?2)分为几组,早中侏罗世、晚侏罗世、早白垩世,金厂,那么早中侏罗世矿床其地域范围和那两期在区域上有没有叠加和重复?3)古太平洋俯冲的弧主体在哪?有没有斑岩铜矿?早中侏罗世的W-Sn-Mo在俯冲带啥位置?
课题5典型矿集区三维地质结构与矿体定位
1)已经完成很多工作,三维重磁必须一次做完;2)对于新厘定的多宝山蛇绿岩,蛇绿岩和混杂岩在哪里?——西北部有早奥陶世的岩系。
课题6复合造山成矿过程与理论模型
1)大兴安岭的矿床是非常多的,新突破的复兴屯储量有可能要超过双尖子山超大型银矿床,韩家园子金矿也有很大潜力;2)课题与专题的衔接度可提高;复合造山成矿的理论模型,应考虑继承+复合。任老师提到造山型金矿,造山型金矿的鉴别标志?能否与浅成低温相对比?大银矿很多在东北,能否从地壳演化角度分析其原因。
2、今后的工作安排
根据与会专家的意见建议,项目负责人与各课题负责人进行了综合讨论,就下一步工作安排达成了共识:
1)2019年计划设计学生专场;2)六月末-七月初,计划外蒙考察以及吉大学术交流活动;3)设计联合野外考察,黑龙江群,张广才岭,10天左右时间;4)在项目中的每位骨干人员都应该作报告;5)关于古太平洋和蒙古-鄂霍茨克洋,有一些专门的项目,可以请相关学者来作报告,及时把问题梳理出来;6)对上一个973项目的了解应该加强,一条一条地捋出来,要有深部预测才能交差,而重复性的工作就可以少做,加强管理;7)地球物理的大剖面和矿床、矿体尺度的,能否合适地结合在一起?如白音诺尔?8)应提早拿出工作模型;9)兴蒙造山带东段,很多人在做,哪些是我们真正的进展?和别人不一样的认识在哪里。靶区在哪里?10)公众号管理,成果要求写简报。
研究背景: 北方东部复合造山带经历古亚洲洋构造体制的增生过程,又遭受蒙古-鄂霍茨克洋和古太平洋构造体制的叠加与改造,形成独具特色的俯冲增生斑岩铜-金-钼矿和陆壳再造银-铅-锌-钨-锡-钼矿床共存的复合成矿省,具有“三大构造体制,两向汇聚叠加”和“三大成矿系统,多期复合成矿”的鲜明特征,明显不同于北方西部增生造山带。本项目立足于复合造山与叠加成矿这一核心科学问题,以标志性复合成矿系统深部结构和典型矿集区为研究重点,揭示复合造山成矿系统的深部结构与成矿“末端”...